












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故此殿为殿中之雄。重檐庑殿顶,琉璃瓦屋面,围台三层,是传统殿堂建筑中的最高等级。台上汉白玉檐廊,踏道从次间前左右拾级而上,正门门框高8.8米,宽9.9米,整块花岗石门坎高厚重壮观,为巴蜀第一门。殿中分别供奉樟木雕刻的释迦如来、迦叶、阿难、十六尊者和西方三圣巨型造像。大雄宝殿围台为金刚座,云龙望柱栏杆,前后设有月台及龙壁,在一整块艾青色巨石上,浮雕云龙,形象狂猛而矫健。金刚座的腰部刻有释迦佛应化事迹图,台上雄狮驻立,气势昂扬。
大雄宝殿正中为释迦牟尼佛、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与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相背而塑,十六尊者分立大殿两旁,共22尊。所有造像均采用名贵香樟木雕刻、贴金或彩绘而成,共耗樟木三百多立方。
释迦牟尼佛高9.5米,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高7米,阿弥陀佛高7.6米,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高6.6米,十六尊者高3.3米。释迦牟尼佛头戴宝髻,轻纱披身,袒露胸部,上显卍字,作施无畏手印,盘坐于莲花台上。通体圆润丰腴,神态安详,面现慈悲,让人顿生庄严敬仰之心。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笑容满面,胁侍两旁,12米高的桧木质地背光如一片巨大的莲花瓣矗立在释迦牟尼佛身后。背光上天女纷飞,祥云重重,几尊释迦牟尼佛端坐其中,再现乐土美景;背光边缘炙火苗苗,一座宝塔矗立顶端,寓意佛法之火熊熊燃烧,长盛不衰。背光后为万佛龛,高至屋顶,万尊小佛端坐其中,磅礴气势,唯有此处。
阿弥陀佛在释迦牟尼佛背后,向西而立于莲花座上。面部饱满,体态丰润,线条清晰的金衣却又显其轻柔之态;右手托莲,左手掌心向上作接引印,随时准备带领善男善女踏上净土乐园。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胁侍左右,前者双手轻握莲花,后者端着宝瓶,作净洒状,仿佛将清净智慧之甘霖洒向众生。
十六尊者分立于大殿两边。在五颜六色的彩绘背景下,神态各异,或微笑,或严肃;或坦胸露背,或华衣披身;或轻握佛珠,或双手依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的罗汉像多是端坐像,且一般只有2米左右高,而大佛禅院的十六尊者却身高3.3米,脚踏青山,威严而立,这在全国是少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