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身拾得大士
- 中国四川省峨眉山,相传曾有普贤菩萨在此示现说法,所以古来即被奉为普贤菩萨之道场。在普贤菩萨的应化事迹中,又以拾得大士最为著称。 【详细】
-
- 读普贤品普贤普萨灌顶
- 我有一个小外甥,今年已是21岁。大概在十年前,当时他还是十岁大的小男孩。那时我正在外地读书,过农历春节时,我回家看我妈妈,我随身带着「金刚经」与「普贤菩萨行愿品」,在家没事时来读经。有一天,我在读「金刚经」,这小男孩蛮怪的,就来坐在我恉边,闭着眼睛听。我出声的读,我想让这小孩听听金刚经,也许对他有点好处。【详细】
-
- 拜《法华经》摩顶加持
- 昙翼,余杭人,俗姓李,少年时夜梦梵僧劝令入道。后见亲友读《法华经》,甚为欢喜恭敬,便请经到空闲处独自观看。因苦其无人教授,不解文字义理、而昼夜悲泣......【详细】
-
- 辨才戴经 授华严之玄义
- 唐代的辨才,不知何许人。幼依止裕法师,专一礼诵《华严经》,经年后仍不解经中要义,便造一香函盛《华严经》,每日顶戴经行历经三年,感得普贤菩萨指导授持经中玄义,忽然能诵,智辩无碍。 【详细】
-
- 不敬经书招疾普贤慈悲除病
- 释灵某,未知何许人。开始,每诵《法华经》后就得重病。便请教剃度恩师:“我常听闻,受持《法华经》,得六根清净,功德无量,为什么我诵经后会感招恶病呢?”恩师问:“你诵经时,是怎样诵的呢?”答说:“我诵经时,很是随意,诵经前不漱口洗手,诵经时随处或坐或卧或与人嬉笑杂话,经书随处摆放,有时为图方便也放在床头边。”【详细】
-
- 道潜礼忏 停象驾于三门
- 五代的吾越钱塘永明寺道潜,虔礼阿肓王佛舍利宝塔时,见佛舍利在悬钟之外绕行。悲喜交集不已,因此发心虔礼二十一天普贤忏,忽见普贤菩萨乘白象王在塔寺三门前停立,象鼻直枕忏室。吴越国王礼请师入府为之授菩萨戒,并兴建永明寺供师住持。 【详细】
-
- 峨眉山敬造十方普贤圣像之瑞相记
- 2004年冬季,在内因外缘都已具足的殊胜因缘中,四十八米高的十方普贤铜像,一比五的泥塑模型在南京晨光制像公司的塑造和修改中,由法师率众塑像师,面向初具形像的泥模,敬香称念“南无大行十方普贤愿王菩萨”并至诚顶礼三拜后,才进行泥模的塑造修改工作。【详细】
-
- 放光证明 不昧因果
- 僧照禅师,久仰南岳禅观微妙,智慧深远,专程前往参拜。南岳大师命修法华三昧,消除历劫罪障。依教精勤修持法华三昧将圆满时,亲睹普贤大士乘白象王放光加持,又感观音菩萨为其说法,忽然顿悟佛法玄妙意旨而辩才无碍。【详细】
-
- 海云应现五台 普利有情众生
- 唐代的海云比丘,居清凉山南台的峭绝幽僻处,刻苦办道的精进,清苦俭朴的生活,他人甚难做到,并在此处圆寂。后人为之立的传中记载,海云比丘实是普贤菩萨在世间的应化,因为普贤菩萨的愿行是无处不现身,并与文殊菩萨互为主伴,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救度众生。 【详细】
-
- 化女子而求宿 显昙翼之真修
- 昙翼,余杭人,虔诵《法华经》十二年,感得普贤大士化现为女子,身披彩服,携一竹篮、一白豕、大蒜两根,到昙翼法师前恳求说:“我去探亲,时值大雪迷失道路。现在天色将晚,又不知路径,山中豺狼纵横,定难生还,请师慈悲留住一宿。”师极力婉转拒绝,女复哀求不已,遂令居草床上。【详细】
-
- 教导守护诵经人
- 摩诃罗比丘常诵法华经,国王常常俯地以自己的头发铺路请摩诃罗比丘从上面走过。一比丘对国王言:“此人摩诃罗不常读经,为何要以如此尊贵的礼节供养?”国王言:“我有一深夜想见摩诃罗比丘,到他住处时看见比丘正在窟中诵《法华经》,并有一金色光明人骑着白象合掌恭敬供养,待我走近时,金色光明身便消失。【详细】
-
- 精修三昧放光开悟
- 慧普禅师,亲闻天台智者大师说法,常行法华三昧,禅定甚深,经常一坐入定就是十日左右,所居之室神光夜照,感得普贤菩萨乘大白象放光照身,而忽然开悟。 【详细】
-
- 普贤慈悲放光治疾
- 大月氏国(古印度)中,有一人犯麻风病,来到普贤菩萨身边,至心皈依礼拜普贤菩萨,并诵念称赞菩萨的功德,祈愿菩萨为除此病。是时普贤菩萨像即以右手放宝渠光明遍照其身,疾病当即痊愈。 【详细】
-
- 普贤教念阿弥陀佛与佛同迎愿者往生
- 大行禅师,齐州人。入太山居茅棚,草衣果食,苦行办道,专精修证法华三昧,感得普贤菩萨现身,教禅师称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净土。禅师遵菩萨之教,专精称念阿弥陀佛至三七日的午夜,忽见莲花遍地,心眼顿开,见十方佛。了知自己将往生净土,更是加倍念佛。后感微疾右胁而卧示寂,几天后颜貌如生,葬后数日异香不散。 【详细】
-
- 普贤灵感遇难呈祥
- 冲法师系交洲人,立志到印度求法,礼拜佛陀圣迹。即发愿敬造普贤菩萨圣像,并在像前祈祷:“普贤大士的十大愿中有恒顺众生愿,岂会舍我西行求法,虔礼圣迹的至诚之愿。”【详细】
-
- 普贤命山神驱药精除疾
- 净见禅师,不知何许人,童真出家,常住崇高及龙门山。持诵法华经达一万三千遍,精修妙观,深入禅要。因长久诵持,体力渐不如前。过二十余年后,忽闻住处北边,有诸小儿戏闹,影响清修,但又不知这些小儿从什么地方而来。正处于烦乱不安时,有一白发老翁来向禅师请教佛法,并问:“禅师近日的身体有何不适吗?”【详细】
-
- 普贤现身加持指点念佛往生
- 唐代的大行法师,齐州人,后入泰山,结草为衣,采果为食。精行法华三昧,感得普贤菩萨现身加持,当即面对普贤圣像深自感叹道:“人命无常终归坏灭,不知死后到何处受生,还请菩萨慈悲指点,我当如何修持,往生何处”。【详细】
-
- 虔礼普贤感帝释护法菩萨化斋
- 善德王时,生义比丘常住道中寺(后名众生寺),戒行精严,诵经礼佛精进不懈,早晚于殿内供奉的普贤菩萨像前至诚礼拜。此后,左右殿堂失火,唯供普贤菩萨的殿堂独免火难。生义比丘与二僧发愿修复寺院,苦于款项难以募集。是年五月十五日,感得帝释天的天帝降于寺内的左经楼,留住了十余天,整个殿塔及附近的草木土石皆发异香,五彩祥云覆罩寺空,南池中的鱼类欢喜跳跃。【详细】
-
- 求子得子
- 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钧的母亲慈圣太后忧虑无子,就发愿朝拜峨眉山,至万行庵时极为至诚地沐浴、敬香、许愿,祈祷普贤菩萨慈悲加持自己生一太子,后如愿得太子神宗。 【详细】
-
- 入莲花之胜会 二圣书名
- 宋朝的宗赜祖师,宗教双通,悟证深远,依遵庐山慧远初祖的法规,兴建莲花胜会共同发愿誓生极乐净土。一晚,梦一鸟巾白衣,风貌清秀,三十多岁的青年,向宗赜祖师合十问讯说:“欲人莲花胜会,求书一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