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致力于国家发展进步是当代人间佛教的基本要求
- 佛教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的历程,在教理、戒规、组织制度和活动仪轨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与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相适应的民族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佛教在指导思想、教务活动、文教建设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当代中国佛教以实践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间佛教为旗帜,继承优良传统,将“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致力于国家的发展进步和为民造福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 【详细】
-
- 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试论
- 认为实践人间佛教是中国佛教的当代走向,对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的非凡经历和提出并付诸实践的人间佛教进行考察,对其要点进行归纳,认为海峡两岸佛教界对人间佛教的探索和实践,从整体上丰富了中国佛教的人间佛教理论,必将对新世纪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详细】
-
- 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
- 东方佛教文化提倡的净化心灵、明因识果、止恶行善,儒家提倡的诚意修身、维护人伦道德、实现和谐相处,作为人们提高理性,维护社会秩序及世界和平的指导思想,日益显其重要。诞生于唐代的玄奘法师,广学多闻,深通佛教大小乘及世间各种学说,二谛圆融,智慧和品格很高,成就很大。可以说玄奘法师即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是千古第一人,其成就为世界所公认。【详细】
-
-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及实践
- 有关星云大师的研究文献综述自星云大师及其人间佛教思想、佛光山教团进入学术界视野以来,来自大陆、台湾、海外的研究硕果颇丰,本文试作一番梳理,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学者专家老师指正。关于星云大师的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集中于星云大师及佛光山。【详细】
-
-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
- 本文从星云大师一生的简要行事人手,分析了星云提倡人间佛教的缘起:论述了星云人间佛教思想的内涵、核心、特质、建设:最后归纳了星云倡导人间佛教的意义,从而指出了星云在中国佛教史中的地位。 【详细】
-
- 心灵环保与人间佛教
- 论文探讨了心灵环保与人间佛教的关系,认为人间佛教是把佛陀的本怀、佛教的基本精神,与现当代社会条件和信众现实需求较好统一起来的一股的佛教思潮,因其契理契机,逐渐发展为现当代佛教发展的主流。而人间佛教的切入点是人,从做人开始,把心灵的净化、人格的提升作为学佛成佛的基础,由此可见,心灵环保在人间佛教乃至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地位与价值。 【详细】
-
- 现代中国佛教世俗化之探微——关于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人间净土思想发展的一些思考
- 世俗化是现代宗教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现代中国佛教也在经历这个过程,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人间净土思想的产生、发展是其突出表现。本文以太虚、印顺和星云三位佛教思想家和实践家为代表,着重探讨现代中国佛教世俗化的历程、趋势,阐述各思想体系之间的异同,指出他们共同点是将净化社会、人的精神满足及物质帮助放在第一位,建立以人为本、适应现代社会、提升现代社会的佛教理念。这也表明…【详细】
-
- 现代性视野中的人间佛教
-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产生了一系列的救世思潮。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这些思潮逐渐凝聚成“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人间佛教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这股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人间佛教已经成为汉语系佛教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明显的现代价值。 【详细】
-
- 太虚与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
- 任何宗教组织都有其超越凡世的一面,也有其涉世的一面。佛教也不例外。它分别彼岸和此岸、理想的极乐净土和现实的污浊尘世,诱导人们绝尘弃世,入佛超凡。至于此岸世界的芸芸众生是否真能超越现实的茫茫苦海而达庄严净洁的彼岸,即佛国净土,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难以判断和回答的问题了,正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但它曾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且至今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仍然是一个“见仁见智”…【详细】
-
- 如何建设人间佛教
- 本文是一九七七年四月星云大师在台南育乐活动中心关于人间佛教的开示。 【详细】
-
- 人间净土与和谐社会
- 佛法是心法,是心灵净化的灵丹妙药。佛陀一代时教开显无尽法门,都是在令众生“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癡。”以心地的净化来令依报清净。所以佛法就是净心净土之妙法,一切法门都是广义的净土法门。我们用清净之心,既要庄严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也要庄严人间净土。庄严二种净土是佛教徒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庄严人间净土,成就和谐社会,是一切众生的义务和责任。 【详细】
-
- 人间佛教与佛教的现代化
- 与俗世结合、关注人生,是佛陀兴教的主旨,中国佛教禀承了印土佛教的精髓,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注重入世的人间佛教。随着社会发展,中国佛教的这种人间化倾向有愈来愈强的趋势。本文就中国佛教如何现代化及人间佛教的意义与内容作一广泛的说明。 【详细】
-
- 人间佛教的思考
- 自太虚大师高举人生佛教的旗帜后,在两岸三地佛子的共同推动下,基本成为当代汉传地区佛教思想的主流。全面了解人生佛教,也就把握了当今教界的脉动。本文从宏观上谈了人生佛教,为大家认识人生佛教提供一个思路。 【详细】
-
- 浅谈《楞枷经》的“人间佛教”思想
- “人间佛教”是太虚大师倡导的佛教在现当代社会发展的一条崭新的线路,它立足于现实的人、人类社会、人类生活的改善及进步。《楞伽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其中的如来藏、宗说并重以及佛陀不舍众生的思想,都彰显出浓厚的“人间佛教”思想。 【详细】
-
- 浅论“人间佛教”思想
- 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将近一个世纪,在理论与实践上有很多探索。已故的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中指出:提倡人间佛教思想是解决当今中国佛教向何处去的基本途径。这一思想对于当前的佛教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理论意义。 【详细】
-
- 弥勒信仰与人间佛教
- 人间佛教,既须应时契机,适应现代社会人心,又须契理——契合佛陀教法,这需要论证发挥佛陀即世间而出世间,亦即惠能大师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原理,又须从佛经中找到实践人间佛教的圣者,作为榜样。佛经中所举实践人间佛教的典型,影响最大者,当数维摩诘居士,印顺法师又举出《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的弥勒比丘,作为出家众(也包括在家众)实践人间佛教的典范。 【详细】
-
- 论人间佛教与城市文明
- 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中国佛教参与社会建设的思考及其种种实践活动,强调人间佛教思想正是佛教参与社会的理论建构,才能使佛教教化功能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充分发挥。我们今天讨论通过深化“人间佛教”实践、参与当代中国化的城市文明建设,同样应该着眼于此。皈依三宝正信而提升市民品性生活,既是人间佛教运动与世俱进、与世俱显的普世性表征,更是出于对现代处境下佛法教义进行合理转化的弘法现实。…【详细】
-
- 略谈早期“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
- 人间佛教运动发端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己经在两岸三地发展成为超越派系界限、超越地区划分的佛教主导潮流,无论是佛教界、学术界还是宗教管理部门,凡涉及中国佛教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就无法回避人间佛教这个主题;凡探索新世纪的中国佛教建设,就不能离开人间佛教这个主旋律。本文结合太虚、印顺的思想和实践,对人间佛教运动的兴起原因、性质、特点以及对新世纪佛教发展的启示谈…【详细】
-
- 立足于人间佛教 立足于净化人心——“佛教与环保”演讲会评述
- 8月25日到27日,中国佛教协会在普陀山举办“佛教与环保”讲演会,来自各地的佛教长老、专家学者和青年法师欢聚一堂,就“佛教与环保”问题发表论文,或给予点评,发挥高见;中国佛教协会组织有力,普陀山佛教协会热情支持,各方面给予关照,使会议开得圆满成功。这一演讲会的举办,关系着佛教自身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世界的和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说是…【详细】
-
- 健康佛教是人间佛教的必然走向
- 由太虚大师开创的人生佛教和人间佛教是近现代佛教的主流,关注现实人生,切实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使佛教充分发挥其离苦得乐的作用,这不仅是佛教的宗旨,更是众生的需要。人间佛教的特色便是玄虚到切实,在时间上是从来世至今生当下,从空间上是从天界阴间至人间,从对象上是从六道万有至以人为主,从境界上是从究竟涅槃到现实感受的解脱痛苦。人间佛教本身并没有过时,但是需要进一步细化,需…【详细】